[首次发现]
这方墨印的特别之处在于较大印面占比的“青浦”地名,印面设计豪迈,观感大气,如此设计在地名墨印序列中较为少见。
青浦,县名,现为上海市青浦区。
祥發園,字面推断商号经营内容基本锁定为酱园。
地名+商号+经营范围,墨印符合那个时代基本制式。
研究人员首先查阅了上海地方志系列图书,在海量搜索中有了发现,祥发園的基本形象勾勒了出来。
[祥發糟坊酱園]
位于青浦县城区县后街众安桥堍,
清同治十年(1871年)开设。民国初期,青浦北门、西门、黄渡、重固、白鹤皆有分号。
主营糟作酿造,产品有黄酒、白酒、酱油、腐乳等。每年酿造黄酒用米4000多石(40万斤),白酒用米2000石。
抗战时主要工场被毁,后改为祥發酱園。1956年公私合营后改为青浦县酿造厂,后改为青浦县食品厂。
祥發糟坊酱園的老板叫吴品吉,上海市区人,店开在县后街众安桥,抗战前生意做得红火。
吴家有堂兄弟三人在不同地方经营糟坊酱園产业,吴趋庭在练塘经营阜康酱園,当地影响力最大。
吴仲仁在朱家角经营涵大隆酱園,家住上海市区,极少去店里,每次来时,总是西装革履,很有“身价”。
到这里,从文献考证的角度来说,本案墨印信息已考证完毕,研究人员当完结工作。
可是,本案墨印所指向的“县后街众安桥”在哪?历史遗存还在吗?创业者的价值观安能探究?
在查证青浦区档案资料、地名志及现代手法的定位信息时,“县后街众安桥”这句清晰的地名如同魅影一般消失在历史长河里,研究人员无法获得有益的文字证据,不免牵肠挂肚。
[发现一张老地图]
在定向查阅《青浦县志》时,一张光绪年间的手绘青浦县治图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(如下图)。
图中明确标示的繁体“縣後街”,其二侧有虚线标注的街道,中间是河道,河道上标注有三座桥,自西向东分别是太平、衆安、鱼行。
衆安,即众安,“县后街众安桥”在光绪年间可有着精准定位。
[现场查证]
研究人员规划档期,决定纳入实地考证行程,在随考证团队奔赴浙江和江苏同里时,分出一组人员动身前往青浦。
对比了民国版本的地图,东侧标注有南北纵向的碼頭街和聚星街,测量图中比例尺,众安桥离二条街结合处的太平桥不超百米。
确定了基本方位后,在当地文史工作人员刘老师的陪同下,研究人员开始了实地查证。
四月的青浦城区,郁郁葱葱,生机盎然,车辆如梭,行人如织,热闹中透着悠然的宁静。
手持两个版本的老地图,置身于繁华的城中路上,恍如古人带着古物什穿越到现代。手机里不时传来高德地图的导航提示音,敲打着研究人员古时地理与现代文明交织的神经。
“没听说过县后街,没有众安桥,聚星街和码头街还在。”在青浦县财政局工作的顾先生不假思索,“这里只有城中东路和城中西路。”
研究人员心头一紧。
继而穿过马路,来到了财政局对面的城中实小求证,资料显示,该校有100多年历史。
“我们城中实验小学是1908年成立,刚父亲告诉我那时小学门口这条街叫县后街,中间有一条小河,解放后拓宽道路,河道填平,就是现在的城中东路和城中西路。”城中实验小学的任教老师一边打电话向80岁的父亲求证一边热情回应研究人员。
与同行的刘老师语出一辙。
研究人员心情澎湃了起来。
不远处的白玉兰广场公园,当地老人们下棋、打牌、喝茶聊天,怡然自得。
研究人员开始了随机采访。
现年78岁的唐爷叔回忆,城中东路和城中西路的前身是一条河,河道有5米宽,河水清澈,两岸的居民生活用水全在这里,1950-1960年代城中改造,填平了河道,造就了现在东西走向的城中路,而南北纵向有一座平桥,以这座平桥为分界点新开了道路,就是现在的城中南路和城中北路。
研究人员再次摊开两张老地图,对比了现代地图,确认唐爷叔所说的这座平桥就是众安桥,其旧址就是城中南路和城中北路的交汇处。
图中洒水车位置即为众安桥旧址
以众安桥为中心开辟出来的东西南北四条现代街道,高楼林立,现代化气息浓郁,南侧有浦发银行、招商银行和老庙黄金,北侧有农业银行、老凤祥银楼和白玉兰广场。
置身于众安桥的旧址上,眼见一片繁华,曾经的祥發酱園在哪?
“阿拉小辰光去零拷酱油,帮阿拉爷买黄酒。老板姓吴,长得和善,总是给阿拉加添头。”1940年代出身,现年80多岁的王爷叔耳聪目健,吐字清晰。
一语惊众人。
王爷叔回忆,祥發酱園是前店后坊的作业模式,店开在县后街,右边是众安桥,有三间门面,两层楼房,排场大,老客很多,生意红火。县后街改造后,河道填平,商铺拆掉,后来建了和平饭店,再后来就是现在的白玉兰广场公园。而众安桥延伸改造成南北向的城中南路和城中北路。
研究人员已探明真相。
“凡客皆有添头,从不缺斤少两,待人和善,童叟无欺,青浦分店多。酱油质量是真额好,米道老浓额,现在切勿到格种米道(现在吃不到这种味道)。”
王爷叔由衷地评价。
酒香不怕巷子深,产品质量守恒,待客真诚无欺,凡客皆有添头,客户关系精心维护,自是祥發酱園的成功之道,也是最朴素的经营价值观。
参考资料:《青浦区地名志》《青浦县志》《古建民居》《水乡遗韵上海市青浦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图录》《上海名建筑志》《绿色青浦》